用生命保护绝密资料,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走进武图
极目新闻记者徐颖
实习生陈静怡
在国庆节期间,武汉交通职业学院“两弹一星”精神“逐梦启航宣讲团”近日走进武汉图书馆,向来自武汉市任家路中学初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同学讲述“两弹一星”辉煌成就的背后,科技工作者们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的故事。
活动伊始,来自武汉交通职业学院“两弹一星”精神“逐梦启航宣讲团”的宣讲员刘旭阳同学,以9月25日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实验的新闻引入,引出“两弹一星”科技工作者们在那个年代,探索制造中国自己“大炮仗”的艰苦之路。
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两弹一星分别指的是什么吗?”宣讲员的话音刚落,台下的学生便踊跃举手:“是核弹、氢弹、人造卫星”……宣讲员向大家介绍,两弹一星指的是:核弹、导弹和人造卫星。
说起“两弹一星”元勋,同学们并不陌生,如为严格保密,更名十七年的科学家王淦昌、在美获博士学位仅9天就毅然回国投身核事业的科学家邓稼先……
此次宣讲,宣讲员将多媒体课件和影像片段相结合,又向同学们介绍了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郭永怀和核潜艇制造专家彭士禄的故事。1968年12月5日,当研究所同事等待郭永怀带着他的重要研究数据回京汇报时,却传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的噩耗。搜救人员排查失事现场时,发现了一对紧紧相拥的遗体,他们用身体护住了一个公文包,公文包中正是郭永怀的研究数据,相拥的二人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,他们用生命保护了国家的绝密资料。
彭士禄幼年时父母均因革命牺牲,他先后被20多户革命群众收养。8岁时因遭叛徒出卖,与养护他的“姑妈”一起被押入狱,被解救后,他沿着轨道爬行了十几公里,才爬回养母的家。被周总理找到并辗转进入延安大学学习后,他刻苦努力,又在苏联的6年留学生涯中全力修习原子能与核动力知识,回国后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。他曾说:“坎坷的童年经历锻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,我对人民永远感激,无论我怎样的努力,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。”
尽管学习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,两位科学家却有着相似的初心和报国的誓言——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。
他们的事迹也深深感染着报告厅里的同学们。来自任家路中学的方若虹同学表示:“我认为‘两弹一星’精神包括奉献和创新,最令我敬佩的两弹一星科学家是郭永怀,他以身殉国的事迹和奋斗的精神让我深深触动。”